湖南韶山: 毛澤東從關公橋瀟灑走過……
世界關公文化網消息: 毛澤東,著名演說家,書法藝術家,豪放詩人,開國領袖。
後天,是毛澤東誕辰125周年。
毛澤東的家鄉湖南湘潭市韶山村,東漢末年屬古荊州地界,這裏流傳著許多關公傳說故事。韶山沖附近有座關公橋,還有弓箭牌山,更有韶山嘴上的關公廟。1904年秋,11歲的毛澤東被父親送到關公橋旁的私塾,拜毛詠生為師念書。遙想當年,少年毛澤東背著書包,每天蹦蹦跳跳地跨過關公橋,遙望韶山嘴上的關公廟,是否常常想起紅臉長髯的關老爺?
毛澤東的家鄉湖南韶山沖
靜靜讀書的毛澤東
毛澤東對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愛不釋手,經常向同學們講劉關張桃園結義的故事,講關雲長過關斬將的故事,從小就被同學稱為“三國故事大王”。在私塾讀“四書五經”,毛澤東覺得枯燥無味,讀起《三國演義》,卻是津津樂道。一次,老師在臺上講《增廣賢文》,毛澤東用《增廣賢文》蓋著《三國演義》,悄悄地讀,讀得入迷,老師走到面前他還沒發現。
1910 年秋,17歲的毛澤東考入縣城的東山學堂。離家那天,毛澤東一大早就起床了,他把隨身的幾件衣服打成包裹,梱到扁擔的一頭,又把《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小心包好,端端正正地放進箱子裏,梱在扁擔的另一頭,從韶山沖出發了。
井岡山時期,讀書是毛澤東艱苦生活中的最大樂趣。每當遭遇挫折,他就把自己關起來讀書。他在思索中閱讀,在閱讀中思索,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毛澤東手書《三國演義》開篇
長征途中,因為毛澤東愛讀《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還鬧出個大笑話。二萬五千裏長征,是在對手的圍追堵截中艱難行進,有時候為了擺脫困境,吃飯的鐵鍋都要丟掉。為了看書,毛澤東只能東尋西借。一天,紅軍經過一個村莊,毛澤東令部隊在村外紮營,派警衛員去村子裏借書。毛澤東對警衛員說:“王伢子,你去村裏看看有沒有讀書人,幫我弄水滸和三國來。”警衛員找到一個私塾先生,聽說紅軍首長需要“水壺”和“三鍋”,二話不說,拿出家裏的水壺遞給警衛員。可家裏實在沒有“三鍋”,他毫不猶豫地把家裏僅有的一口燒飯鐵鍋遞給了警衛員。
警衛員樂滋滋地把水壺和鐵鍋帶回駐地,說:“主席,水壺拿來了,村裏人沒有一家有‘三鍋’,我只借來‘一鍋’。”毛澤東抬頭一看,禁不住樂了,語重心長地說:“小王呀,我要你借的,是中國四大名著的《水滸傳》和《三國演義》!”警衛員滿臉愧色,忙把水壺和鐵鍋還給私塾先生。先生拿出自己珍藏的《水滸傳》和《三國演義》,叫警衛員帶路,親手把書送給了毛澤東。沒想到這位私塾先生也是一個三國迷,他和毛澤東聊起三國故事,聽毛澤東講述中國未來的預測,兩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
1934年11月,紅軍長征渡過湘江,在三面靠山,一面靠水的油榨坪休整。因戰事緊張,需輕裝出發,毛澤東把飯鍋、牙刷、牙粉都丟掉了,《三國演義》和幾本心愛的書,卻怎麼也捨不得丟。
1939年8月,毛澤東的兩個兒子毛岸英、毛岸青在蘇聯學習,毛澤東兩次委託林伯渠寄書給這些“小同志們”,最主要的書就是《三國演義》、《精忠說嶽傳》。1947年9月12日,轉戰陝北的毛澤東給兒子毛岸英寫信,囑咐他看歷史小說,特別是《三國演義》。延安時期,毛澤東向紅軍幹部發出號召:“做幹部工作的同志,要看《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當時,延安和晉冀豫解放區都先後出版了《三國演義》。到了1945年8月,蔣介石三次電邀毛澤東赴重慶談判,臨行前,江青為毛澤東準備行裝,毛澤東在江青準備的書中,只挑選了《三國演義》、《紅樓夢》等幾本。
美國作家R·特裏爾在《毛澤東傳》裏寫道: 毛澤東在長沙第一師範學校讀書時,曾經效仿桃園三結義,與同學蕭子升、蔡和森結交,稱為“三豪傑”。1917年夏天,青年毛澤東徒步遊學考察,前往安化縣城途中,看到路邊關公廟亭柱上有一副讚頌關公的楹聯:劉為兄張為弟,兄弟們分君分臣,異姓結成親骨肉;吳之仇魏之恨,仇恨中有忠有義,單刀匹馬漢江山。毛澤東特地把這副楹聯抄錄在自己的日記裏。在青年毛澤東心中,關公的形象是高大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毛澤東仍對《三國演義》愛不釋手。他經常以關公“走麥城”為例,提醒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謙虛謹慎。1951年冬,越南胡志明主席秘密訪華,中國聯絡越南的總顧問羅貴波陪同。毛澤東告誡羅貴波,“我們要有老實謹慎的態度,少講我們如何‘過五關斬六將’,要多介紹我們是怎樣‘走麥城’的。多講過關斬將,你就可能走麥城;多講走麥城,你就可能過關斬將!”
相聲大師侯寶林,是毛澤東家裏的常客,毛澤東最喜歡聽的段子,是《關公戰秦瓊》。秦瓊既秦叔寶,唐初名將,開國功臣。東漢末年的關公與唐朝初年的秦瓊,相隔400餘年,卻在相聲裏混戰在一起。原來是軍閥昏庸,硬要點關公戰秦瓊的戲。毛澤東喜愛這個段子,正是在笑聲中警醒人們,不要再犯官僚主義的錯誤。
1954年,毛澤東接見訪華的印度總理尼赫魯,尼赫魯忌憚美國,不敢與中國建交,他對毛澤東說:“美國人厲害呀!他們有原子彈!”毛澤東微笑著說:“原子彈怕什麼,我們有關老爺的大刀!”
在武昌東湖畔,還有過一次規格最高的“關公文化研討會”。那是1958年11月20日上午,毛澤東召集柯慶施(上海市委第一書記)、李井泉(四川省委第一書記)、王任重(湖北省委第一書記)、陶魯茄(山西省委第一書記)等,到東湖賓館住所開座談會。誰也沒有料到,毛澤東和藹可親地招呼大家坐定後,並沒有談第二天要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而是開門見山地說,“今天找你們來,談談陳壽的《三國志》!”毛澤東說,“你們都看過這本書嗎?”柯慶施說,“看過!我還看過《三國演義》呢!”毛澤東說,“《三國演義》是小說,《三國志》是史書,二者不可等同視之。若說生動形象,當然是演繹,若說真實性,羅貫中的演繹就不如陳壽的三國志了。”接著,毛澤東講述了演繹與史書許多不同的地方。在此之前,毛澤東還給楊尚昆、周穀城、王芳講起關公不姓關,在陝西潼關“指關為姓”的故事。
晚年,毛澤東眼睛不好,看書明顯減少,但他的枕頭下仍壓著一套《三國演義》。1976年,毛澤東在最後一段日子裏,還時時牽掛著臺灣,經常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三國演義》開篇就是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傷啊!”
往事如煙,滄海桑田。共和國領袖的風采,共和國領袖的睿智和情懷,將激勵我們不忘初心,不忘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 正明 圖:王洛)
參考資料:
埃德加·斯諾(美國):《紅星照耀中國》
羅斯·特裏爾(美國):《毛澤東傳》
董志新:《毛澤東讀三國演義》
蕭瑜:《我和毛澤東的一段曲折經歷》
黨史出版社:《毛澤東在湖北》
人民出版社:《毛澤東書信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