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森森涵聖林——河南洛陽
黃河南岸的洛陽,位于隴海鐵路線與焦柳線的十字交叉點上。這裏是九朝故都,有白馬寺、龍門石窟等重量級風景名勝。關林,就坐落在洛陽市南郊七裏處。
隨著關羽被皇家屢屢敕封,洛陽關林也曾多次更名。漢時,這裏稱“關冢”,明代稱“關王冢廟”,清順治稱“關帝陵廟”,康熙時稱“關夫子冢廟”,至道光年間,“關林”一名問世後宣告塵埃落定。
在中國封建社會,百姓之墓稱墳,王侯之墓稱冢,皇帝之墓稱陵,聖人之墓才能稱林。武聖關羽與文聖孔子齊名,安放關羽首級的地方,當然名正言順地稱爲“關林”暸。
漢時,關林只有一堆封土。明神宗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在關冢前立坊,萬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開始建廟,施地70畝爲廟基,並植柏數百株。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擴建,始成規模。二十世紀末,關林管理委員會又征得撥款千余萬元,對廟址周邊百余戶民居實施拆遷,使整個關林面積達190余畝。
關林建築風格與北京故宮相仿,沿中軸線排列著舞樓、山門、儀門、拜殿、文殿、武殿、春秋殿、石坊、碑亭、關羽古墓。
湖北當陽古麥城,曾演繹過氣壯山河的悲壯故事
(朱正明 攝影)
關林大門上方,懸“關林”金匾,朱漆大門上鑲嵌金黃乳釘,橫九行,豎九行,展示著帝王的高貴。大門東西兩側,各有石坊一對,坊額題“允文允武”、“乃神乃聖”等。儀門上方,有慈嬉太後題匾“威揚六合”,意爲關公的聲威遠揚東西南北上下六方。
關林文殿又稱大殿,高約二十米,面積七百余平方米,殿頂琉璃覆蓋,五脊飄逸。文殿內,關羽帝王像高達6米,關帝頭戴十二冕旒帝王冠,身著錦繡龍袍,鳳眼蠶眉,面貼赤金,端嚴正坐,兩側爲關平、周倉、王甫、廖化等諸將,造像高大,栩栩如生。
武殿又稱二殿,殿中塑“關公怒視東吳戎裝坐像”,關羽身著綠袍,外露铠甲,頭戴綸巾,雙眉緊蹙,怒視東南三國吳地,關帝兩側,關平捧印,周倉持刀,儀態逼真。
春秋殿又稱三殿,殿內塑有關羽觀《春秋》及睡臥像。關林各殿正檐之上,高懸曆代皇帝禦匾,成爲一大景觀。
關林甬道兩旁,還有五虎堂、娘娘殿等附屬建築。文殿兩側的東西長廊,珍藏展示東漢以來的五百余件珍貴文物,再現暸九朝故都洛陽的古代文明,成爲兩千年中原文化的縮影。
中軸線盡頭的關帝古林,呈八角形,高10米,占地250多平方米。墓前有康熙四十六年修築的石墓門,題額“鍾靈處”,其聯曰:
神遊上苑乘仙鶴,骨在天中隱睡龍。
另有高四米八石碑一通,上刻“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林”,乃道光三年(公元1821年)重刻。墓門有四個圓洞,到此祈拜的人們,有的把銅錢和硬幣投入其中,可聽到各類響聲,導遊說,這是預兆祈禱靈驗的回音。
被譽爲洛陽八景之一的“關林翠柏”,蒼翠剛勁,奇姿各異,足有八百株上下,郁郁蔥蔥的關林古柏,遮天蔽日,不僅多,而且長得奇。許多古柏,還讓洛陽人賦予暸生命,賦予暸靈性。
自1994年以來,洛陽關林精心策劃,成功舉辦暸“東方文化尋根遊暨中國洛陽關林國際朝聖大典”,之後逐步形成暸一年一屆的“朝聖大典”定規。(文 朱正明)
- 上一條: 群山巍巍擁神宅——當陽關陵
- 下一條: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