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明:走遍世界傳播關帝文化
世界關公文化網消息:近日,《三峽日報》“根在宜昌”登载了攝影家朱正明先生的专访,現全文轉載如下:
【人物檔案】
朱正明,1955年5月生於湖北當陽。湖北省委统战部海外中心主任,湖北省非洲商會副秘書長,兼任世界關公文化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湖北荆州关公文化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國家级攝影家,副研究館員。
他致力於弘揚中華關公文化,28年來遠涉東南亞、美洲、歐洲、非洲,行程39萬多公里,拍攝萬幅展現關帝文化的珍貴圖片,收集眾多珍貴史料,出版了《中國關帝文化尋蹤》、《世界關帝文化》、《世界關帝聖像集錦》等大型畫冊。在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成功舉辦了《世界關帝文化攝影展》。
20多年來,朱正明有80餘件作品獲國家及省部級獎勵,被湖北省委、省政府表彰。
關公以“忠義仁勇誠信”著稱於世,是華夏千古傳頌的英雄。為尋訪世界關帝文化,朱正明走遍了中國,並遠涉東亞、南亞、美洲、非洲、歐洲,結交了世界各地眾多真誠難忘的好朋友,拍攝了數萬幅珍貴圖片,收集了許多寶貴的關帝文化文物史料。
走的路越遠,對中華民族的情越濃,對關帝文化的緣越深。朱正明深深感悟到:關聖帝君,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忠義仁勇誠信”的道德偶像;關帝文化,已經成為連結海內外華人的精神紐帶。
● 走進關陵,開啟關帝文化尋訪之旅
上世紀60年代,老父親帶著朱正明第一次走進湖北當陽關陵。走過一重又一重殿堂,在中軸線的盡頭有一個山丘一般的大墓,一條狹窄的墓道直通到墓室中央。父親牽著朱正明的手,慢慢地進入墓室——在蒼穹般的墓室頂上,懸著四根鐵鏈,托著一個巨大的黑乎乎的棺木,四周有幾口大缸,亮著忽閃忽閃的長明燈,莊重而神秘。守墓人告訴朱正明,這就是關羽的棺木。
童年的那次關陵之旅,給朱正明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那些從說書人口中聽來的關羽故事,一下變得親近起來。從那以後,朱正明幾乎每年都要去一次關陵。
1983年,關陵墓開始修繕,那段時間,朱正明每天都要拿著相機來到關陵,記錄修繕過程中的點滴變化。雕刻著龍紋的石欄杆,修葺一新的圍牆,新建的亭台,朱正明將記錄了這些新變化的照片寄給了中國新聞社。一周後,朱正明記錄“當陽關陵修葺一新”的照片陸續被國內外多家報社刊載。這批照片的發表,激勵著朱正明繼續投身關帝文化的研究。
從宜昌向東遙望,約70公里處,有一座山如巨船覆地,橫臥于群峰之上,這就是相傳關公顯聖的玉泉山。玉泉山下,至今仍矗立著“關雲長顯聖處”、“最先顯聖之地”石刻大碑。顯聖處的對面,有一座全世界最早的關帝廟。玉泉山冬暖夏涼,樹林幽深蔥綠,時而雲霧蒸騰,恰似人間仙境。為了拍攝玉泉山及山中的關帝文化景觀,朱正明委託當陽機場的朋友,先後11次開飛機載他上天航拍玉泉山。在飛機上,朱正明用相機拍下了群峰簇擁的玉泉山,這些珍貴的圖片,後來被《中國當陽》、《中國關帝文化》等大型畫冊選錄,並在海外多次展出。
朱正明走遍千山万水,最留恋的是和母親在一起的日子
● 八次進藏,推動拉薩關帝拉康修復
1995年,朱正明的《中國關帝文化尋蹤》大型畫冊準備出版,但總覺得不滿意。西藏這片神奇的土地,沒有反映關帝文化的照片進入畫冊是一個遺憾。朱正明當即向西藏自治區發出傳真,詢問當地是否有關帝文化遺跡。沒幾天,西藏朋友回復:“拉薩有一座歷史悠久的關帝拉康(廟殿),但是殘破得很厲害。”
朱正明得知西藏有關帝廟後十分激動,獨自一人從成都登機飛往雪域西藏。在拉薩磨盤山關帝廟,朱正明發現正殿沒有關公像,殿外的珍貴古碑已經破損,配殿垮塌,心裏很不是滋味,他在拉薩大街上列印了一份慷慨激昂的《捐贈書》,他拿出兩個月的薪水捐給拉薩關帝廟,隨後又和西藏朋友一起,沿著雅魯藏布江向西,到日喀則、江孜等地尋訪關帝廟遺址。
從西藏回到武漢,朱正明心中老是記掛著那片雪域高原,提筆寫出了《飛越喜馬拉雅》、《在青藏高原尋訪關帝文化》等文章。西藏關帝文化作品發表後,引起了海內外廣泛關注。
2001年,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香港《大公報》等多家媒體到西藏採訪關帝文化,朱正明被特邀為文化專家,與記者共同前往。考察團一行來到拉薩關帝廟,看到這座見證著多民族友誼歷史的關帝廟殘破不堪,心情都非常沉重。中央記者考察團回到北京後,一篇又一篇關於雪域高原關公文化的報導刊登在海內外新聞媒體上。不久,國家撥款數百萬元,用於修復拉薩關帝廟。
十余年間,朱正明8次進藏,或為拉薩關帝廟修復募集資金,或用手中的相機記錄拉薩關帝廟的點滴變化。如今,紅牆綠瓦的拉薩關帝廟,高高地矗立在布達拉宮對面的巴媽熱山頂,豔麗的五彩經幡在高原的風中飄揚。到拉薩關帝廟朝聖的各族民眾,還有海外朋友,共同感受著雪域高原關聖帝君的偉大,共同傳誦著關聖帝君“忠義仁勇誠信”的故事。
● 五赴非洲,恢復非洲大陸第一座關帝廟
2009年早春2月,朱正明隨湖北省政府訪問團赴非洲考察。訪問團來到莫三比克時,朱正明聽說這裏曾有非洲大陸第一座關帝廟,便在考察之餘尋訪關帝廟舊址。在非洲學者賀建平、莫三比克僑領任南華先生的帶領下,朱正明來到莫三比克關帝廟舊址,而這裏已經被改建成首都藝術院校。
經過打聽,朱正明瞭解到,上世紀70年代,莫三比克共和國成立後,將前政府銀行、學校、醫院、工廠、廟宇等資產一概收歸國有。華人的關帝廟、中華會館、中華小學也被“沒收”。
為尋找關帝像,朱正明一行來到莫三比克國家藝術博物館,經過反復交涉,他們終於進入了博物館最隱秘的地下藏寶庫。眼前的景象令朱正明驚歎:100多平方米的地下室,被鐵絲網密密地圍著,網內堆放著不同國度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珍貴藝術品,在鐵絲網外面的牆邊,朱正明發現了關帝廟神龕。神龕的基調是中國紅,周邊是一串串金黃的木雕花卉,紅臉關帝爺靜靜地端坐在神龕正中。神龕下方,是能工巧匠雕刻的關公故事,30多年了,燦燦的金色仍那麼鮮亮。在樓梯拐角處,朱正明找到了關帝廟銅鑄香爐,上面刻著“中華會館”、“光緒甲辰吉日立”等漢文,還有當年關帝廟裏黑得發亮的紫檀條椅。
在參觀關帝廟昔日陳設的時候,朱正明心裏產生了一個強烈的願望:非洲大陸的關帝廟應該儘早修復,讓關老爺“忠義仁勇誠信”的精神在非洲大陸永久傳承。經過訪問團和當地華僑兩年多的共同努力,當地政府將關帝廟歸還給了華僑協會。“關老爺”在莫三比克國家藝術館地下靜靜端坐了36年以後,在2011年夏天,重新回到馬布多關帝廟。非洲大陸的廣袤土地上,又燃起了神聖的“忠義”香火。
朱正明先後5次去非洲,每次他都會找到關帝文化在非洲的新線索。在南非,他向大使館總領事贈送了《世界關帝文化》大型畫冊,並向南部非洲多家商會會長宣講中華關帝文化;在毛里求斯,他在首都尋找到了關帝廟,並與毛里求斯百位僑領聯歡,許多華僑激動得熱淚盈眶;在加納,朱正明向加納大學中文系學生講述關公的故事,向他們贈送關公像,一位黑人姑娘高興地說,“關公是中國的大帥哥!”
● 心系宜昌,獻計家鄉關帝文化發展
近幾年,朱正明先後出版了《尋訪三國故地》、《世界關帝文化》、《世界關帝聖像集錦》等專著,在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地,成功舉辦了《世界關帝文化攝影展》。朱正明每次在攝影展開幕時都要說上這樣一段話:“我來自中國的湖北宜昌,那是個神奇的地方,東極江漢沃野,西接巴山蜀水,南望古城荊州,北牽襄陽故道。我對關帝的瞭解源於那片土地,我對關帝文化的尋訪始於那片土地。”
在尋訪、傳播關帝文化的過程中,朱正明一直心系家鄉。在朱正明看來,當陽關陵與洛陽關陵、山西運城關帝廟相比,雖然文化底蘊最深厚,但規模卻最小,陳設也最簡陋。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朱正明為當陽發展關帝文化提出了一系列建議。
朱正明說,洛陽關陵、山西運城關帝廟內都植有大量古樹,給人一種莊嚴、靜謐的感覺,而當陽關陵則缺少這種氛圍。2011年,當陽舉行關陵朝聖大典,在朱正明的提議下,瀋陽德源集團崔董事長在關陵古墓周圍用珍貴鮮花排出“忠、義、仁、勇、誠、信”幾個大字,成為朝聖大典上一道亮麗的風景。今年,崔董事長準備為當陽關陵引進更多的柏樹和松樹。朱正明說,再過幾年,當陽關陵也能像洛陽關帝林、山西運城關帝廟一樣綠樹成蔭。
2012年初,朱正明爭取到世界關公文化促進會會長雷震寰的支持,發起了一項資助宜昌貧困大學生的活動。2012年8月,朱正明回到母校三峽大學,並與校方協商一致,設立“關公文化獎學金”,獎勵學習成績優異、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我非常高興能為家鄉做一點事情,盡自己的力量幫助這些年輕人。”朱正明說,發展文化項目只是一個方面,說到底,關帝文化乃至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還要靠年輕人發揚光大。
(三峽日報記者 曹陽)
- 上一條: 新“24孝”出爐
- 下一條: 汪國新詩書畫院落成感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