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帝成為海外華人重要的精神護身符
世界關公文化網綜合消息:日本《中文導報》25日刊發社論《關帝成為海外華人重要的精神護身符》,文章說:近代以來,關帝的影響力隨著華人走向海外而傳播四方,成為海外華人最為看重的精神護身符。這其中,橫濱中華街堪為關帝在海外最大的落腳點之一。為了紀念關帝在橫濱中華街落成鎮座150周年,中華街近日舉辦了隆重的紀念慶典。這是東日本大地震之後,在日華人社會舉行的首次大型民俗祭奠活動、是兩岸三地關帝文化的大融合大集成,也是對共同信奉關聖帝君的華人社群共同體的再確認。
社論摘編如下:
日本列島興建關帝廟,已有近150年歷史了。目前,神戶、橫濱、長崎、函館等地,都建有富麗堂皇的關帝廟。橫濱關帝廟建設委員會撰文稱:“關帝廟,已成為連結華僑華人和祖先儒釋道眾神的場所,成為連結中國傳統文化和故鄉的場所,成為許多人心心相映的地方。”橫濱關帝廟是海外頗具影響力的關帝廟,第一代來日華人于1862年在橫濱建設關帝廟,開始供奉關帝牌位。橫濱關帝廟正式建成於明治六年(1876年),後遭逢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1945年的東京大空襲、以及1986年的大火災,在災害和戰亂中曾三度被毀,但又三度重建。
現有的橫濱關帝廟建築,由生活在中華街的兩岸華僑華人攜手共建。1987年7月組成橫濱關帝廟建設委員會,廣泛動員了華僑、華人,以及華僑社團、企業、金融機關大力捐賑,再建工作得到日本各地華僑支持。1990年8月,新關帝廟在中華街建成,為閩南廟宇式樣,正殿高16米,面積達288.45平方米,建設過程體現了兩岸炎黃子孫團結協作的精神。關帝廟凝聚了中國傳統建築工藝精粹,成為中華街乃至整個在日華人社群的象徵。1991年10月,關帝廟建築榮獲神奈川建築競賽優秀獎。
關帝誕生日是舊曆6月24日,今年的新曆為7月24日。本次關帝鎮座150年大慶典,內容包括:20-21日,提前邀請來自臺灣的道士舉行祝禱儀式;23日舉行大型中華文藝匯演;24日舉辦由330人參加的彩妝遊行,有中華龍舞、獅子舞、山車、燈籠等,遊行隊伍相隔100年將首次到相鄰的元町地界巡遊;23-25日舉辦朱正明“世界關帝文化攝影展”、汪國新《關公書畫展》;25日在橫濱玫瑰大飯店舉辦“關帝廟論壇”,來自臺灣台南武廟、中國洛陽關林廟、神戶和函館關帝廟,以及奉祀關聖帝君的長崎、大阪、京都等地寺廟的代表彙聚一堂,共同探討開廟的由來、祭祀的經緯、今後的街區建設等話題。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規模彩妝巡遊,參考了1910年橫濱關帝廟改修25周年、1911年關帝鎮座50周年時舉行慶祝遊行而流傳下來的照片和明信片等資料,頗具還原歷史的意味。
橫濱中華街供奉的關聖帝君和媽祖天后,是萬事敬仰的歷代先賢,既傳承了道教的民族道統,又符合儒家的祭祀禮法,更凝聚了鄉土感情、發揚了倫理道德,成為在日華人共同的民俗印記和文化紐帶。尤其是關聖帝君以其浩瀚的忠義精神,成為士農工商、政教軍警等各界人士遵奉的“全職全能”神祗,歷代以來均以“文聖孔子、武聖關公”同祀,展現出強大的影響力。近代以來,關帝的影響力隨著華人走向海外而傳播四方,成為海外華人最為看重的精神護身符。這其中,橫濱中華街堪為關帝在海外最大的落腳點之一。
祭祀關聖帝君,是中國人的民族傳統,是全球中華子孫共同的信仰,也是橫濱旅遊的一個熱點。中華街以此為契機,做好了建設街區、凝聚社群的大文章。幾十年來,橫濱中華街緊跟時代步伐,適應社會變遷,一刻都沒有停止過發展的步伐。從關帝廟到媽祖廟、從建設十大中華牌樓到落成中華學校新校舍、從發揚飲食文化到注重華文教育,中華街時時有創新,刻刻有進步。中華街不僅是華人社會的驕傲,也是日本社會的亮點。
以跨越三個世紀的關帝廟為象徵,橫濱中華街這個充滿著血淚與傳奇、洋溢著自信和進取的海外華人社區經典樣本,向世界展現著持久的魅力:她的琳琅滿目,不是統一規劃一蹴而就,而是千條溪流匯成了江海;她的商業繁盛,既依託大量外來客源,更有賴於生於斯長於斯的華僑華人的支撐;她的文化內涵,不靠現代設計精美製作,不靠雕樑畫柱堆砌鑲嵌,而是來自關帝、媽祖的護佑,來自幾代中國人頑強的生存意念和文化耐力;她的商業模式,不重短期行為,不求暴發增殖,而是在誠信和情理基礎上獲得可持續發展。
橫濱中華街的成功發展,首先是憑實力說話,靠能力做事;其次是以打進日本社會為手段,與主流對話為目標;其三是面向日本大眾,推銷中國文化;其四是摒棄意識形態分歧和政治偏見,兩岸僑胞攜手共建家園——這些都集中體現在關帝廟祭祀活動上。關聖帝君鎮座橫濱150周年,還將繼續護佑華人社會成長壯大到永遠。
- 上一條: 孔子像落戶北京天安門廣場
- 下一條: “关公”亮相中国职业模特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