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關朝聖旅遊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河南《關公網》站長 關志傑
編者按:今年6月16日,在福建東山第三屆關帝文化論壇上,關志傑先生發表了此文。在關公信仰民俗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資文化遺產名錄的今天,許多地方都將打出“三國牌”、“關公牌”,振興當地旅遊文化。此文分析了中國目前關公文化旅遊面臨的問題,並提出了解決的辦法,值得一讀
關公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代表人物,以崇拜者眾多、集儒釋道於一身的獨特人文魅力,成為各種文化中一個突出的亮點。近十幾年來,圍繞謁拜關公、朝聖關公遺跡的文化旅遊活動日趨增多。這些旅遊活動的主要內容是什麼?面臨什麼問題?該如何應對?筆者通過搜集資料,並開展多次實地調查,分析並提出以下看法。
什麼是謁關朝聖旅遊
關羽是三國名將,又被後人稱為關公、關帝、關聖帝君和關聖人。山西運城孟海生先生認為,關公文化是名人文化,是以其身後歷朝歷代封王封帝封聖、儒釋道“三教盡皈依”,歷史悠久、影響廣泛的關公崇拜現象為特點的民俗文化現象。關公文化具有複雜的結構和豐富的內容,一是物態層次,二是制度層次,三是行為層次,四是心態層次。換而言之,關公文化是指關公的思想、道德、精神及其物質載體和社會影響的總和。
謁關朝聖旅遊屬於文化旅遊產業的一個分支,是以體驗關公文化為核心內容的專題文化旅遊活動,主要包括謁拜關公聖像、朝聖關公遺跡、參加紀念關公的各種活動等。謁關朝聖旅遊吸引物,不僅包括關帝廟、山陝會館等物質實體,也包括紀念關公的文化節、旅遊節、朝聖大典等節慶活動,包括巡遊、踩街、社火等民俗活動,包括以關公文化為主題的學術論壇、講座、競賽等文化交流活動,包括主要表現關公形象的書畫展、雕塑展、收藏展、電影節、戲曲匯演等文藝活動,包括以關公為主題的旅遊景區互動、電腦遊戲比賽等娛樂活動等。
旅遊者通過前往關廟朝聖、參觀,聆聽關公的歷史故事和傳說,觀賞有關的繪畫、雕塑和戲曲,於潛移默化中產生強烈的道德震撼,接受關公文化的薰陶和感化,繼而身體曆行,使關公精神代代相傳,曆久不衰。發展謁關朝聖旅遊,不僅能夠提高關廟所在地的知名度,促進旅遊業的發展,而且對提高人們的道德精神和文化品位,對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對聯絡民族情感,增強民族凝聚力,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當前謁關朝聖旅遊面臨的問題
謁關朝聖旅遊市場分為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國際客源市場主要在中國臺灣和東南亞,其次是日本、韓國和北美,主要中轉地在廣東省、福建省、北京市和上海市,國內客源市場主要在關廟所在地以及周邊省份,主要目的地在山西、河南、湖北和福建等省份。當前謁關朝聖旅遊活動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缺乏系統性和長遠性的旅遊規劃。一些地方在修繕和建設關公文化景區的過程中,以行政權力干預經濟活動的現象時有發生,招商引資困難,造成工期拖延、景區品位不高等現象,建成後的景區也往往缺乏旅遊吸引力。在策劃和開展謁關朝聖旅遊活動時,由於參與方利益訴求不同,往往造成追求短期回報、明合作暗拆臺的情況。其具體表現,一是在旅遊目的地之間競爭表面化,產生大量內耗;二是全局性和前瞻性的工作無人過問,如品牌的塑造、線路的開發和優化、客源市場的研究和拓展,資訊服務平臺的建設和維護等。
2、關廟管理體制的制約。中國大陸多數關廟景區是靠財政補貼或自負盈虧的事業單位,實行行政機關的管理模式,缺乏市場化運作的人力資源和管理經驗,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謁關朝聖旅遊活動的順利開展。其具體表現,一是粗放經營,資訊閉塞,難以適應信眾和旅遊者的需要;二是有的景區過於關切門票收入和募捐善款,而疏于關公文化的宣揚和傳播;三是在舉辦各種關公節慶活動時,缺乏文化含量或文化氣氛不濃,貶損了關公文化的價值,使活動難以善始善終;四是有的關廟不能服務所在地的關公信眾,使一紙門票成為阻礙關公和信眾交流的屏障,使關帝廟喪失其最原始、最基礎的功能。2008年5月12日,中國四川發生8.0級強烈地震,災情慘重,大陸關帝廟鮮有影響力較大的賑災義舉,而遠在千里之外的臺灣行天宮,卻在第一時間將日常節餘善款2000萬新臺幣,捐獻給四川地震災區,幫助災民度過難關。
3、旅遊線路和旅遊資源發展失衡。在亞洲的韓國、新加坡、日本、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緬甸、印尼等國,以及美洲、非洲等地,都建有關帝廟,有的知名度很高,有的別具特色。這些關廟所開展的宗教、文化活動,不僅對當地人民,而且對包括中國大陸出境遊客在內的全世界遊客產生相當大的旅遊吸引力。但從目前的旅遊方向上看,主要是單向的,從境外到中國大陸的入境遊,至今沒有形成有規模的謁關朝聖出境遊,缺少一種雙向的互動的交流。在中國大陸現存的大量關帝廟或山陝會館中,仍有相當數量因缺乏資金修繕而破敗不堪,不能夠對外開放,或者被其他用途所佔用,如開封朱仙鎮關帝廟、禹州義勇武安王大殿、輝縣山西會館、郟縣山陝會館和荊紫關陝山會館等。在已經開放的關帝廟或山陝會館中,多數的運營狀況不冷不熱、不溫不火,既得不到普通遊客的光顧,也得不到關公信眾的支持。機構龐雜,人事臃腫,有限的門票收入大部分被用作人員的開支。只有廖廖可數的關帝廟如福建東山關帝廟、泉州關帝廟、山西解州關帝廟、湖北荊州關帝廟,以及河南洛陽關林等,在經營上有聲有色,能夠動員大量關公信眾,並得到旅遊業的長期推介。
4、臺灣信眾進入中國內陸存在交通障礙。由於長期以來,兩岸不能直航,臺灣信眾每年前往中國內陸祭拜關公,需要在香港或澳門轉機,至少乘坐兩班飛機才能到達,航線曲折、旅行費用高。而前往閩南沿海祭拜關公,需要經歷水路顛簸,輾轉反復,旅行時間長,嚴重制約了入境謁關朝聖旅遊活動的開展。
促進謁關朝聖旅遊的對策
筆者認為,應當採取以下幾條對策,解決謁關朝聖旅遊活動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其健康持續地發展。首先,要系統、科學地規劃謁關朝聖旅遊活動。謁關朝聖旅遊屬於旅遊產業,其運作方式應該是市場行為。而關廟作為謁關朝聖旅遊的物質載體,其管理體制應順應關公景仰者和旅遊者的需要,以弘揚關公文化,提供精神文化產品為要務,而不能單純地追求經濟效益。
其次,要精心塑造謁關朝聖旅遊品牌,不斷創新和完善謁關朝聖旅遊線路。應當協同相關機構,通過精心策劃和組織,打造一系列以謁關朝聖為品牌,複合關公文化和地方文化,“讓世界瞭解關公、讓人們敬重英雄”的專題文化旅遊線路。短程線路應以本地市場為主,開展一日遊或二日遊。中程線路可按旅遊目的地分為六個主要的旅遊線路群,其中目前比較為業界所認可的有三個:一是串連河南省和山西省的“北線路群”,包括許昌春秋樓、灞陵橋關帝廟、洛陽關林、運城解州關帝廟和關王祖祠,途經“禪宗祖庭”鄭州少林寺;二是湖北省內的“中線路群”,包括武漢卓刀寺、荊州關帝廟、當陽關陵和玉泉山,並可向西北延伸到道教名山武當山;三是福建省內的“東線路群”,包括東山和泉州關帝廟,並可串連廈門和漳州的一些高品位旅遊景區。謁關朝聖長程旅遊線路則是將以上兩條或多條中程線路進行組合,或者將謁關朝聖旅遊線路與沿線地方性高品位旅遊景區進行組合。
第三、重點做好旅行安排、資訊平臺建設、關公節慶等工作。應當加強旅遊資訊平臺的建設和運營,用多種管道擴大宣傳,組織編制和出版有關的旅遊指南、旅遊畫冊或旅遊地圖,以適應團隊遊、散客遊、自駕遊的不同需要。關廟所在地政府和旅遊機構,應當深入瞭解旅遊者體驗關公文化的期望與需求,繼續辦好關公文化節、關公旅遊節、國際朝聖大典等關公節慶活動,增強旅遊吸引力,有力推動謁關朝聖旅遊活動的開展。
第四、整合關公文化資源,實現區域聯動、資源分享。從海峽兩岸關係不斷改善的趨勢來看,直接“三通”,開放兩岸直航勢在必行,這將對臺灣信眾入境朝聖帶來重要影響。屆時從臺灣本島到中國內陸“北線路群”和“中線路群”的飛行里程將縮短四分之一左右,而到閩南“東線路群”的飛行里程將比繞行港澳縮短三分之二左右,路途更加順暢,時間和金錢成本更加節省。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閩南不僅是臺灣信眾謁關朝聖的重要目的地,還將成為謁關朝聖旅遊的一個重要中轉地。
最後,要在適當時機啟動謁關朝聖出境遊。在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有160多個存在關公信仰,凡是有華人居住的城市,幾乎都修建有關帝廟。例如,韓國首爾有一座歷史悠久的關帝廟,韓國政府為了分享中國出境遊市場份額,動起了“關老爺”的腦筋,將其重新修繕一新,以發展成為吸引中國遊客的旅遊景點。臺灣鹽水鎮在清光緒年間,曾流行瘟疫二十餘年,當地人在元宵夜抬出關帝神像繞境出巡,並燃放鞭炮驅逐邪疫,瘟疫竟因此絕跡,從此以後代代相傳,演變成鹽水蜂炮盛會,每年吸引了大量島內和島外遊客。又如,近年臺灣南投縣在主祀關聖帝君、孔子與嶽飛的日月潭文武廟舉辦宗教文化觀光節,在美麗的日月潭畔上演《三國演義》的蜀、魏大戰,遊客扮演的“關公軍”和當地學生扮演的“曹操軍”用麵包和麵粉彈做武器互相嘶殺,令遊客更有參與感。相信這些具有異國情調的外國關帝廟,和豐富多彩、新穎刺激的民俗娛樂活動,將吸引越來越多的中國出境旅遊者。
直航前與直航後海峽兩岸謁關朝聖旅遊線路對比示意圖
- 上一條: 回望2008:大悲大喜 大落大起
- 下一條: 本網將選登“海峽兩岸關公文化論壇”優秀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