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 山東聊城 運河西岸磚雕彩繪宮殿
帶著兒子,差不多走遍了山東半島,最後來到山東西部的聊城。
開鑿於戰國時期的古運河,全長1700多公里,縱貫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山東聊城山陝會館,就坐落在古運河西岸。
在古運河對岸遙望聊城山陝會館
我們沒有直接進入山陝會館,而是來到會館對岸,登高遙望對面的古建築群落,果真如一片瓊樓玉宇。
古時的聊城,店鋪鱗次櫛比,作坊星羅棋佈,街巷縱橫交錯,商品琳琅滿目。當年,乾隆皇帝南巡,曾九次歇駕這裏。
聊城山陝會館山門
早在順治康熙年間,山西、陝西來聊城經商者已經很多,到了旅店都容納不下的局面。清乾隆八年(西元1743年),山陝會館開始籌建,經逐年擴修,耗時66年,用銀6萬餘兩,經過兩三代人的努力,終於在嘉慶十四年(西元1809年)竣工。會館東西長77米,南北寬43米,占地3311平方米,由山門、過樓、戲樓、夾樓、鐘鼓二樓、南北看樓、南北碑亭、三大殿、春秋閣、望樓、遊廊、南北兩跨院等組成。
聊城山陝會館大殿供奉的關公
山陝會館俗稱關帝廟,是山西陝西兩省眾商家集資合建,祀神明而聯桑梓的神廟與會館相結合的古建築群。會館富麗堂皇,巍巍壯觀。最為獨特的,是滿牆滿殿的清代浮雕和彩繪,令觀者精神為之一震!山門的浮雕上方,懸掛巨幅豎匾“協天大帝”,意為“關公不僅是德合天地者,而且是協助上天統禦萬眾的神”。大門兩側的木質方柱上,有頌揚關公的多幅楹聯,其一曰:
本是豪傑作為,只此心無愧聖賢,洵足配東國夫子;
何必仙佛功德,惟其氣充塞天地,早已成西方至人。
山陝會館雕樑畫棟的春秋樓
舊時,每年農曆五月十三,這裏的戲樓要唱大戲三天,紀念關公單刀赴會;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又唱大戲三天,紀念關公誕辰。
建築群居中為關帝大殿。大殿前簷下,懸掛“大義參天”巨幅匾額,既是對關公的高度評價,也是眾商客追求的最高目標。大門兩側精工細刻的楹聯,都是歌頌關帝品德情操的。大殿暖閣前,供奉關公、周倉、關平塑像,帝像高3米,身穿刺繡滾龍袍,鎦金冠旒,威麗端莊,儼然帝王形象。關帝大殿兩側,是文昌殿和財神殿。1999年,中央統戰部副部長胡德平率民營企業家王玉鎖等,在山陝會館捐資數十萬元,重塑文昌帝君和財神像,修復大殿護攔,在聊城內外傳為佳話。
聊城山陝會館王館長(中)、張副館長(右)向朱正明介紹會館歷史
山陝會館王館長和張副館長對我說,這座雕樑畫棟的會館,體現了當年山陝兩省商人的經濟實力。就當時的全國商業領域看,人數最多、資本最厚、散佈最廣的,恐怕是山西人了。山西人,除了他們的經商才能和勤儉作風,主要還在於他們目光遠大、講究信譽。
張竟放副館長有頗深的傳統文化根底,他送我一幅親手書寫的“觀海”條幅,還給我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在關帝大殿的神龕兩頭,有兩個特製的大蠟燭,點上後可以燃燒一年,這是山西一位蠟燭商特意為關帝制作的。每年關公生日前半個月,這位商人就用一頭小毛驢駝著兩枝大蠟燭,從黃河岸邊的關公家鄉啟程了,到關公生日這天,商人正好趕著毛驢進聊城,給關帝廟送來新蠟燭,年復一年,從不間斷!我想,這位山西商人,從山西運城到山東聊城的路上,很可能是一路吹著口哨,一路哼著信天遊,何等虔誠,何等暢快,何等瀟灑,又何等令人羡慕!
(詳見朱正明先生《走遍天涯訪關公》專著)
- 上一條: 054 父子兩個 佇立中國東方天盡頭
- 下一條: 056 安徽亳州 曹操故里的花戲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