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謎: 歐洲1665年古地圖,中國版土屹立武聖關公
世界關公文化網消息: 16年前,著名作家李存葆將軍發表了紀實文學《東方之神》,一段文字引起了朱正明先生的注意:“早在1665年,奧匈帝國於維也納出版的世界各國地圖中,在我國的版圖之上,立著一位民族的精神代表人物,他就是關公,足見我們的武聖關公在那時之世界,已影響廣深。”
走遍天涯訪關公的攝影家朱正明想:這幅地圖出於何人之手?這位外國繪圖藝術家如何知道東方萬裏之外的華夏關雲長?圖中的關公是怎樣的形象?哪里能找到這幅地圖......?
多年來,朱正明委託中國社科院胡小偉研究員、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衛龍所長,以及海內外朋友協助尋找,都沒有找到這幅地圖。1665年歐洲古地圖,似乎成了西方萬裏之外的百年之謎。
維也納《世界大地圖1665》中國版圖上,描繪中華武聖關公
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歐洲繪畫師筆下的關公,就像一位歐洲血統的關老爺。周倉將軍更像一位歐洲武士
《世界大地圖1665》Atlas Maior of 1665 封面
嶽麓書院胡劼辰教授在北京講述關帝文化
2018年夏天,中國人民大學在北京舉辦首屆國際關公文化論壇,50餘位嘉賓來自美國、法國、德國、日本以及中國海峽兩岸。朱正明演講了《攝影家眼中的世界關帝文化》,特地提到1665年的維也納古地圖,提到地圖中描繪的關公,期待哪位學者在哪個國家的哪家圖書館,能有驚奇發現。
近日,朱正明收到嶽麓書院胡劼辰教授的資訊,點開一看,滿是驚喜!胡教授發來的,就是朱正明尋找了10多年的維也納古地圖,更有古地圖上的關公畫像。關公身著紅袍,頭戴紅帽,左手拈動美長髯,右手緊握佩劍,威風凜凜,身後的周倉,一身綠袍,握青龍偃月刀侍立。兩位華夏英雄,描繪在中國四川地圖之上。這是胡教授查詢歐洲多家圖書館發現的。
沒過幾天,朱正明收到了胡教授快遞的《Atlas Maior of 1665》,這本大部頭的古地圖冊,512個頁碼,差不多兩寸來厚,10來斤重。據介紹,荷蘭東印度公司官方水文工作者威廉·布勞Willam Blaeu,和他的兒子約翰內斯·布勞Joan Blaeu繪製的地圖,頗具收藏價值,Joan Blaeu《Atlas Maiorof1665》原版,僅在美國、德國和奧地利國家圖書館各有一套,一本價格已達65萬英鎊以上。
這本1665年1月1日在維也納出版的拉丁語原版,11卷594幅地圖,橫跨北極、亞洲、歐洲和美洲,巧妙地繪製了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多個省份的邊界線及城市名稱。中國地圖包括北京、山東、四川、江西、福建、雲南等省市。地圖用生動的圖案展現出各地特色,雲南地圖上有大象,北京地圖上有朝廷官員與西方使者交流的場面,四川地圖上出現了關公和扛大刀的周倉。從古地圖中看得出來,作者所在的世界第一航海強國荷蘭,當時已經掌握了豐富的海外地理史料。
德國Taschen出版社,用維也納國家圖書館的黃金高拷貝,近年再版了這本經典地圖,還將它翻譯成英語、法語、德語三種語言。前言中說,“最高級的辭彙,都不足以形容 Joan Blaeu的《Atlas Maior》,這是地圖製作史以來最奢侈的壯舉之一。最初的拉丁文版本於1665年完成,是17世紀出版的最大、最昂貴的書。”
《世界大地圖》作者,荷蘭學者約翰內斯·布勞Joan Blaeu
非洲地圖上的插圖
大地圖充分展示了十七世紀歐洲航海成果
在地中海北岸的巴賽隆納,文化學者朱正明向西班牙少女講述中國關公故事
歐洲人繪製的中國地圖,為什麼豎立關公像?
文化學者朱正明說,我們首先要從歷史的角度分析。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他10歲登基,在位48年,是大明歷史上影響重大的帝王。萬曆皇帝20歲時,詔告全國減稅免刑,下旨祀封關公為“協天大帝”。萬曆十八年(西元1590年)再度頒旨,追封關公為“協天護國忠義帝”。萬曆四十二年(西元1614年),封關公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這時,離約翰內斯·布勞Joan Blaeu繪製世界大地圖,剛好早半個世紀。
清王朝一統中國的是第三代君主順治。順治皇帝十分崇拜關公,入關後頒詔供奉關公,號曰“忠義神武關聖大帝”,時為西元1653年。
注意!就在順治皇帝時期,1655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派特使前往北京謁見順治皇帝,試圖叩開中華帝國的貿易大門。當年6月中旬,16人組成的荷蘭使團從巴達維亞乘船出發,兩個月後抵達南中國海岸。9月初,清政府安排使團下榻廣州,第二年3月,安排荷蘭使團進京,10月2日在紫禁城覲見順治皇帝。1657年1月下旬,荷蘭使團返回廣州,3月下旬回到荷蘭巴達維亞。這是荷蘭首批赴華使團,目的是請求清王朝允許荷蘭東印度公司擴大在華貿易。
這批使團成員,在中國東南沿海考察逗留半年,又一直向北數千公里,沿途看到了官府百姓對關公的虔誠敬奉。說不定在紫禁城與順治皇帝交談時,皇帝還提到了中華武聖關公。特使團的管家約翰·紐霍夫Johan Nieuhoff ,在旅途中詳細記錄了各地見聞,畫了大量速寫,1665年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出版了遊記《從荷蘭東印度公司派往韃靼國謁見中國皇帝的外交使團》,附有100多幅插圖。這是繼馬可·波羅遊記之後,又一部在西方廣為流傳的中國現場報導,後世不斷翻印再版。同在阿姆斯特丹的約翰內斯·布勞Joan Blaeu,在繪製世界地圖時,也許與約翰·紐霍夫Johan Nieuhoff徹夜長談,瞭解東方中國風土人情,知道了中華武聖關公。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約翰內斯·布勞筆下的關公,就像一位歐洲血統的關老爺。侍立於後的周倉,更像一位歐洲武士。
就在歐洲世界大地圖出版的日子裏,我們的康熙皇帝,自稱劉備轉世,封關公為“協天伏魔大帝”,親臨關公故鄉解州關帝廟參拜,在關公神像前大呼:“二弟,大哥看你來了!”他親筆題寫“義炳乾坤”禦匾,至今仍高懸於解州關帝殿堂之上。
世界大地圖,為什麼是歐洲的荷蘭人繪製?
朱正明說,荷蘭瀕臨大西洋,手工業發達,自然資源卻很稀缺。許多荷蘭人航海經商,賺取很多錢財,成為歐洲最富庶的地區之一。
1581年,荷蘭贏得國家獨立,工商業迅速發展。當時,荷蘭造船業躍居世界首位,僅首都就有上百家造船廠,商船噸位占當時歐洲的3/4,幾乎壟斷了海上貿易。挪威的木材、丹麥的魚類、波蘭的糧食、俄國的毛皮、東南亞的香料、印度的棉紡織品、中國的絲綢和瓷器等等,大都由荷蘭商船轉運銷售。當時的阿姆斯特丹,港內經常有2000多艘商船停泊。
17世紀前後,荷蘭與英國的四次戰爭,就是為了爭奪海上貿易主導權,《世界大地圖》出版的1665年,正是第二次戰爭開始的頭一年。商貿需要,航海需要,爭霸需要,戰爭需要,世界大地圖自然就成了國家的需要。
朱正明高興地說,“350多年前,中華武聖關公就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使者,成為中華民族的道德偶像,被西方文化尊崇。如今,中華關公文化,已成為一帶一路的橋樑紐帶。遍及世界的華夏子孫,在海內外建起了數以萬計的關公殿堂,僅臺灣就有700多座,關帝文化社團如雨後春筍般發展。每年關帝誕辰或金秋時節,海峽兩岸乃至世界各地相繼舉辦聲勢浩大的朝聖大典或文化論壇,以此聯絡海內外華人情感,促進經濟文化振興,促進社會和諧純淨。”(文/朱墨 圖/崗嘎)
- 上一條: 湖南韶山: 毛澤東從關公橋瀟灑走過……
- 下一條: 新年新春: 海內外嘉賓深情寄語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