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馬坡前:紀念關公大義歸天1795周年
世界關公文化網消息:2014年12月19日,湖北省委統戰部海外中心主任、攝影家朱正明,湖北省關公文化交流協會常務副會長、湖北當陽市天下關公文化旅遊城董事長吳自金,當陽市委統戰部副部長曹亞平,當陽市文聯副主席何豔麗一行,赴湖北遠安縣回馬坡前,為關帝上香,紀念關公大義歸天1795周年。
從三國古戰場湖北當陽市出發,向西北30多公里,就到了遠安縣。再向西北18公里左右,在遠安至保康縣的路邊峽谷,有個紅柱黃瓦的六角亭,這就是紀念關公大義歸天的回馬坡亭。
從三國古戰場當陽向西北20多公里,能看到遠安縣道教名山鳴鳳山(朱正明攝影)
湖北遠安縣回馬坡,是東漢末年關公大義歸天之地(朱正明攝影)
回馬坡紀念亭古碑上鐫刻的關公回馬圖(朱正明攝影)
回馬亭古碑正面碑文(朱正明攝影)
關公文化學者朱正明(左二)、湖北省關公文化交流協會常務副會長、天下關公文化旅遊城董事長吳自金(右二)、當陽市文聯副主席何豔麗(左)、天下關公文化旅遊城辦公室副主任餘爭豔(右)在回馬坡前上香,紀念關公大義歸天1795周年(羅雪明攝影)
回馬坡前的馬蹄印,相傳為當年赤兔馬踏出的印痕(朱正明攝影)
回馬坡所在的羅漢峪溝,山高路險(朱正明攝影)
遠安縣,漢時稱臨沮,已有2100多年歷史。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冬,關公大義失荊州,從麥城突圍,循臨沮(遠安)小道進川,五更時分,行至羅漢峪溝,被吳將呂蒙、潘璋用套馬索絆倒,關公父子二人被擒,誓死不降,遇難章鄉(當陽)。
遠安縣回馬坡地處羅漢峪溝,長約10公里,是遠安最大的峽谷,兩岸懸崖倒掛,峭壁如削,是古代通蜀的小道。當地有民謠形容回馬坡一帶的險要:“走進羅漢峪,四十八道溪,草鞋磨破底,腳板磨破皮。”吳自金董事長感慨的說,“關公當年星夜穿行此道,是何等不易啊!”
從遠安縣城趕來的縣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市台辦主任曹必榮告訴朱正明,清同治五年,有人在回馬坡建紀念亭。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遠安縣政府撥款重建,回馬坡成為遠安著名古跡。每逢清明節和關公生日,許多遠近民眾來亭前焚香燒紙,祭奠大忠大勇的千古英雄。
回馬亭入口處,建有仿古圓形月洞門,上覆琉璃瓦簷,鐫“回馬坡”三個篆字,莊重古樸。在冬日陽光的照耀下,回馬亭在大山的懷抱中,肅穆耀眼。亭中有一石碑,一面刻有關公騎馬揮刀英武像,另一面是兩行碑文:“嗚呼,此乃關聖帝君由臨沮入蜀遇吳回馬之處也”,碑帽兩面均雕飾二龍戲珠圖案。
碑亭之下,溪水潺潺,奔流不息。溪水中亂石堆疊,古怪猙獰。一塊巨石之上,前後留有四個馬蹄形小坑,長約二尺,寬約一尺,深達三寸,前圓後方,清晰逼真,據傳當年關公騎赤兔馬來到這裏,突遇吳兵,赤兔馬被馬索絆倒,奮力掙扎,在石上踏出了四個蹄印,所以人們把這裏叫做“馬蹄灘”。
在紀念亭,吳自金一行靜靜的點燃香火,向關公行三鞠躬禮,並燃放了萬響鞭炮。震耳的鞭炮聲,在回馬坡峽谷久久回蕩……
- 上一條: 福建泉州:關帝聖像首次赴臺巡境
- 下一條: 山西運城:贈臺聖像完成安座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