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古都洛陽 森森古柏簇擁關林聖土
為了祭拜關公,為了拍攝關林,為了出席洛陽國際朝聖大典,為了領略中原文化風情,我差不多20多次到河南洛陽。
第一次到洛陽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那是上個世紀1984年春夏之交。一臺中巴,搭載著當陽10多位朋友,赴北京參觀考察。從北京回湖北時,途經河南,我請假留在了洛陽。我被這片厚實的黃土地吸引,被黃河岸邊的樸實民風吸引,更被傳說中的洛陽關林的磅礴大氣吸引。
輕輕走進洛陽關林山門,順著導遊的引導,我十分虔誠地拍攝了關林的每一棟建築、每一尊塑像,採訪了關林的歷史文化源流。
洛陽關林供奉的財神關公(朱正明攝影)
後來再次到關林,走出關林大門時,好兄弟吳建華依依不捨,拉著我的手,竟然落淚了!從此,我和吳建華成了幾十年的好哥們。吳建華是關林管理處辦公室主任,好多事兒都想著我念著我,就連國際朝聖大典用金箔印製的祭文,建華兄弟都要為我留一份,親手送到我手裏。
建華兄弟告訴我,在中國封建社會,百姓之墓稱墳,王侯之墓稱塚,皇帝之墓稱陵,聖人之墓才能稱林。武聖關公與文聖孔子齊名,厚葬關公首級的地方,當然名正言順地稱關林了。歷史上,隨著關公被皇家敕封,關林曾多次更名。明代稱關王塚廟,清順治稱關帝陵廟,康熙時稱關夫子塚廟,至道光年間,始稱關林至今。
關林始建於明萬歷年間,現占地200餘畝,建築風格與北京故宮相仿。這裏北依隋唐故城,南臨龍門石窟,西接洛龍大道,東傍伊水清流。沿中軸線排列著舞樓、山門、儀門、拜殿、文殿、武殿、春秋殿、石坊、碑亭、關帝古林。文殿高約20米,面積700餘平方米,殿頂琉璃覆蓋,翹脊飄逸。文殿內,關公頭戴十二冕旒帝王冠,身著錦繡龍袍,鳳眼蠶眉,面貼赤金,端嚴正坐,兩側為關平、周倉、王甫、廖化諸將,造像高大,栩栩如生。武殿原塑關公武像,身著綠袍,外露鎧甲,雙眉緊蹙,怒視東南吳地。本世紀初,為適應眾多朝拜者,武殿改為財神殿,關帝像轉怒為喜,金光四射,富貴之氣橫溢。
洛陽關帝古林(朱正明攝影)
關帝古林呈八角形,高10米,占地250多平方米。墓前有康熙四十六年修築的石墓門,題額“鐘靈處”,其聯曰:神遊上苑乘仙鶴,骨在天中隱睡龍。另有高4.8米石碑一通,上刻“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林”,乃道光三年(西元1821年)重刻。
譽為洛陽八景之一的“關林翠柏”,蒼翠剛勁,奇姿各異,足有800株上下。文殿門前的龍頭柏,樹間枝幹酷似龍頭。另有鳳尾柏,升天柏等。
文殿兩側的東西長廊,珍藏展示東漢以來的500餘件珍貴文物,再現了九朝故都洛陽的古文明,成為兩千年中原文化的縮影。關林甬道兩旁,後來重建了五虎堂、娘娘殿等。
洛陽關林國際朝聖大典大氣磅礴(朱正明攝影)
近幾年,關林成為世界華人朝覲中心之一,山門前,新辟了關林大廣場。每年金秋時節,一年一度的洛陽國際關林朝聖大典在廣場隆重舉行,幾十面黃河大鼓,被黃河兩岸的姐妹們擂得震天響,回蕩於黃河兩岸。入夜,在山門對面的戲樓,關公戲一場接著一場,牽動著來自港澳臺海外遊子的心!
洛陽關公國際朝聖大典表演祭祀樂舞的洛陽姑娘(朱正明攝影)
多次到洛陽,我結識了一批又一批海內外朋友。臺灣的企業家,臺灣各地關帝廟主委,港澳朋友,海外各國的朋友……關帝爺,真是凝聚海內外華人的精神紐帶!
- 上一條: 009 文化復興 當陽關帝古陵整修如初
- 下一條: 011 黃河東岸 拜謁武廟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