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 福建泉州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蔚藍的閩南泉州灣,有一座著名的通淮關帝廟。說起通淮關帝廟的歷史,可以追溯千年。
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石獅蚶江古渡。這裡,留下了多少華夏兒女的期盼(朱正明 攝影)
泉州地處閩南海岸,明朝之前,泉州崇奉海神。相傳明太祖朱元璋信服關公,下令泉州七個城門建七座關帝廟。當時的泉州,戰亂剛剛結束,一下子建七座廟殿不容易,就將古城七座水神廟全部改為關帝廟。600多年來,泉州七座關帝廟香火興盛。後來各街巷也建了許多小關廟,到清末,泉州城供奉關帝的廟宇已達百餘座。歷經滄海桑田,如今,泉州僅剩幾座關廟,香火最盛的依然是位於塗門街的通淮關帝廟(又稱關嶽廟)。
在我所到的中國大陸數百座關帝廟,泉州通淮關帝廟的香火屬最旺盛之列,並有其突出的特點:
泉州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宋元時期泉州港被中世紀旅行家馬可波羅譽為“世界第一大港”,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齊名。明鄭和下西洋,幾次都在這兒起航。循著悠遠的海上絲綢路,泉州的關帝香火漂洋過海,在臺灣,在東南亞,在印度洋島國,在非洲東南海岸落地生根,護佑華裔。
泉州通淮關帝廟(朱正明 攝影)
泉州位於臺灣海峽西岸,眾多從泉州到臺灣的鄉親,回到家鄉興辦企業,把臺灣濃濃的關帝信仰帶回泉州,使故土文化在海峽兩岸盛傳不衰。2014年,海峽兩岸共同促成了泉州關帝赴臺灣巡遊,盛況空前。
泉州民眾有個習俗,遇上婚姻或出海等大事,都習慣到關帝廟抽籤詢問,希望得到指點,以求得心靈安慰。
泉州關帝廟大殿,因為信眾眾多,香火鼎盛,大殿早已熏得黑乎乎的,早已看不清神龕中端坐的關老爺,人們膜拜的,是自己心中那尊永恆的關帝。
通淮關帝廟高懸朱熹“正氣”金匾(朱正明 攝影)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特點,泉州關帝廟的管理方式,是理事會制。大家挑選經濟文化社會各界能人組成理事會,再由理事會選舉理事長,這樣,理事長就是“能人中的能人”,管理廟殿,自然有自己獨特的方式。不像大陸其他關帝廟,都是政府發文任命管委會主任,幾年一更換,有的管理者自然沒有長遠目標。
多年前,我受臺灣中華關帝弘道協會吳朝煌主席邀約,帶著美國紐約關帝廟主席馮德鑫、顧問雷震寰先生,赴泉州吳朝煌主席的木雕廠考察,赴通淮關帝廟朝拜關公。女殿主知道我滿世界跑著尋訪關帝文化,悄悄把我拉著,順著窄窄的樓梯通道,來到廟殿二樓的神秘小屋。這屋子,放著兩張乒乓球桌,桌上,堆滿了鈔票,大多數是5元10元100元的人民幣,還有新臺幣、美元和幾張不認識的鈔票。幾位工作人員,正在把鈔票歸類整理。女殿主告訴我,“每天下午5點,我們都把功德箱的錢集中到這裡,由工作人員清理,每天都是這滿滿一大桌子,逢年過節,這桌子都擺不下。銀行的工作人員,每天要等我們去存了錢才關門……”
右起:菲律賓僑領許謀景、文化學者朱正明、泉州通淮關帝廟董事長吳金炎、泉州市民族宗教局局長胡曉泉、通淮關帝廟秘書長黃嘉民(閔雄 攝影)
我想,這滿滿的一桌子,是不能用資料衡量的,這是海峽兩岸乃至海內外信眾,對關帝爺的一片赤誠,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嚮往,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
2018年深秋,我再次來到泉州拜謁關帝。眼前的廟殿,飛簷已重新裝飾,龍首戲珠,龍身燦然,重重疊疊,浩浩蕩蕩。我們在通淮關帝廟秘書長黃嘉民引導下,和隨行的菲律賓僑領許謀景會長一起為關帝敬香,與通淮關帝廟董事長吳金炎一起暢談絲路關帝文化。吳金炎董事長說,“通淮關帝廟從五代南唐始建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香火堪稱古城之最。歷朝歷代關帝信仰長盛不衰,反映出中華傳統文化對正面能量的崇拜與追求。”吳金炎介紹,理學大家朱熹曾到泉州,讚美泉州“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並為廟殿留下了“正氣”牌匾。吳金炎說,“泉州和臺灣,民間關帝信仰文化一衣帶水,一脈相承,是維繫兩岸情感的紐帶,也是溝通兩岸文化的橋樑。”在董事長辦公室,我向泉州市民族宗教局局長胡曉泉一行介紹了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關帝文化風情,還介紹了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瑪關帝廟。
- 上一條: 032 東山海島 武聖大殿雄峙東海之濱
- 下一條: 034 崇武古城 惠安女生來勤勞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