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三山五嶽:蒼松岩壁間端坐關帝爺
中國大陸,有許多名山大川。人們最津津樂道的,還是三山五嶽。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聽名字就令人為之一振。這三山五嶽之間,留存著深厚的關帝文化風情。
●先說東嶽泰山。
東嶽泰山
海內外許多關帝殿楹聯,把文聖孔夫子和武聖關公聯繫在一起,把山東和山西聯繫在一起,情趣盎然。
請看湖北當陽關帝古陵的一幅楹聯:
先武穆而神,大漢千古、大宋千古;後文宣而聖,山東一人,山西一人。
再看臺灣新竹關帝廟一幅楹聯:
山別東西,前夫子,後夫子; 聖分文武,著春秋,讀春秋。
還有:
一座泰山,分開了山東山西;黃河兩岸,孕育了文武二聖……
早就聽說泰山腳下有一家關帝廟。我想,這五嶽獨尊的泰山,關帝廟肯定不同凡響!那年,帶著兒子走遍了山東半島,我們又來到泰山腳下。
東嶽泰山關帝廟大殿
五嶽獨尊的泰山,被譽為東方文化的縮影,她是歷代封建帝王持續營造的皇家園林,積澱著中國2000多年的歷史精髓,已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泰山的“開山第一廟”,就是關帝廟,是人們徒步登臨泰山的起點。關帝廟坐落在岱宗坊之北,是當年孔夫子登臨泰山的起點,關帝廟大門前不遠處,就是赫赫有名的古牌坊“孔子登臨處”。
泰山關帝廟依山而建,自下而上,排列著影壁、山門、戲樓、拜棚、崇寧殿、廂房、詩竹園、後殿。大殿內,供奉著關聖帝君,兩旁有關平周倉,塑像栩栩如生。大殿對面的山門之上,還建有戲臺。關帝廟內,古柏石碑舉目皆是,山門內的龍鳳槐,又稱鴛鴦槐,相傳為唐高宗和武則天封禪泰山時所植,龍槐鳳槐枝葉相牽,龍盤鳳舞;大殿之後的“漢柏第一”,相傳為漢武帝封禪泰山時所植,如今,樹幹仍蒼古橫臥。
泰山關帝廟為明代鹽當兩行的山西客商捐資興建,西元1748年,登基13年的乾隆皇帝南巡,被泰山的壯美深深感動,為泰山關帝廟賜額“神威巨鎮”,如今仍高懸於泰山關帝廟大殿之上。
關帝廟西院是山西會館。明清時期,泰安鹽當兩行的大部分商人都是山西人,他們經常在這裏祭祀慶典,聚會議事,接待來泰山的山西人。西院有黑松一株,名“偃月松”,品相極貴,古樸飄逸。
我想,徒步登臨泰山的遊客,最好先在關帝廟上炷香,再沿古道登山。這樣,肯定能充足您登山的底氣,鼓足您登山的勇氣。
●再說西嶽華山。華山令人仰望,令人崇敬。在海外,許多僑領朋友曾詢問我:“回到祖國大陸,攀登哪座大山最有意義?”每次我都不假思索地回答:“險絕的華山,秀絕的黃山!”
西嶽華山奇峰秀嶺
多年來,我曾三次攀登華山。第一次是我從湖北到山西運城,途經華山,趁著夜色獨自攀上了峰頂。第二天下山時,看到許多險峻去處,倒真有些後怕。第二次是帶著兒子朱墨登華山,我們被華山刀劈斧削般的五座巨峰深深震撼,更被登山途中的蒼龍嶺、鷂子翻身、懸崖絕壁處的長空棧道所折服。第三次,我陪著湖北省海外聯誼會常務副會長繆啟明登華山,乘索道而上,且只到了北峰,是最悠閒輕鬆的一次。
西嶽華山,位於陝西省渭南華陰市,在西安以東120公里處,南接秦嶺,北瞰黃渭,自古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美譽。華山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據清代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考證,“中華”、“華夏” 皆因華山而得名;《史記》中也有黃帝、堯、舜華山巡遊的事蹟;秦始皇、漢武帝、武則天、唐玄宗等十數位帝王也曾到華山進行大規模祭祀活動。中華之“華”,源於華山,由此,華山有了“華夏之根”之稱。
華山關帝廟大殿
2016年,我再次來到西安,與電視劇《三國演義》的關公扮演者陸樹銘、福建省海峽關公文化發展促進會會長甘毅雄、陝西省人事廳張汝舜一行聚會。聽說華山腳下的關帝廟已經恢復。第二天,我們駕著跑車,直達華陰。
關帝廟位於華山腳下的嶽廟步行街,始建於明萬歷年間,占地約40餘畝,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山門坐北朝南,牆柱上有精美磚雕。山門立柱有國民黨元老於右任先生所書楹聯“忠義二字團結了中華兒女,春秋一書代表著民族精神”。山門兩側兩個巨大的“忠義”,蒼勁有力,再兩側為關平、周倉扮作門神的彩繪。
山門內,是古樸的忠義石牌坊。生長在華山腳下的導遊姑娘小黨告訴我們,牌坊建於清道光年間,高7米,寬6米有餘。正面有花鳥人物和竹林七賢故事,刻有楹聯“兩間正氣生夫子,一點真心作聖人”,橫批為“此之謂大丈夫”。背面有雙獅鬥寶、雙鳳朝陽浮雕,並鐫刻“忠義”、“義重如山”等,具有較高藝術價值。
父子倆穿著棉大衣,在西嶽華山守候日出
關帝廟大殿正門上方,高懸“神勇”禦匾,疑似廟殿修復時從山西解州祖廟仿製而來。大殿楹聯曰:乃聖乃神乃武乃文扶四百載承堯之運;自西自東自南自北如七十子服孔之心。大殿正中端坐關公,關平周倉侍立兩旁。兩側有大型壁畫桃園結義、三英戰呂布、白馬解圍、單刀赴會、千裏走單騎、義釋曹操等。壁畫前陳列著十八般兵器。大殿東西配殿及後殿,展示著關公生平及各類關帝文化藝術精品圖片資料。
據管理人員介紹,早在2011年,為滿足信眾需要,也為開發旅遊業,華陰市政府及有關部門投入200多萬元,對關帝廟進行保護維修,歷時三年,終於重現關帝廟現有風貌。這裏,每年農曆6月22日舉辦關公廟會,為山上山下海內海外民眾祈福。各位客官在攀登華山之前,在關帝廟上上香,定定神,鼓鼓勁,再一鼓作氣攀爬西嶽,多好!
●再說南嶽衡山。2017年春節期間,帶著兒子和他媽媽,從江城武漢乘高鐵向南,直達衡山西站,乘坐10多分鐘的越野,來到衡山腳下。
南嶽衡山之巔的上封寺,當年蔣介石先生曾在此抽籤
朋友介紹,南嶽山門外的祝聖寺,是衡山的龍頭所在。登山前,我們赴祝聖寺禮拜。進入寺廟山門,幾棵參天大樹,覆蓋著中軸線正中的天王殿。輕輕步入天王殿,正中供奉的,並不是其他寺院常見的彌勒佛,而是一尊威武的關帝爺,兩邊的四大天王,簇擁著關帝,都那麼栩栩傳神。關帝背後,是韋陀菩薩。
這是衡山佛教界的一大創造。有了關帝,有了忠義,有了誠信,還擔心沒有笑眯眯的心情嗎?所以,南嶽佛教協會所在的祝聖寺,乾脆把彌勒佛給省略了。
當天下午,我們乘考斯特,沿著蜿蜒的山路上山。一路上,取名優雅的書院,矗立在南嶽的蒼松山嵐之間,看得出,衡山是一座儒風濃烈的寶地。據史料載,南嶽書院文化始於唐,南嶽書院(現名鄴侯書院)創建於西元816-824年間,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書院。衡山上下書院眾多,在中國居首。清代曾國藩在《重修胡文定公書院記》中寫道:“天下之書院,楚為盛,楚之書院,衡為盛……”《湖南通志》統計,清光緒年間,衡山上下共有鄴侯、盧潘、集賢等書院17處。
有了名山,有了書院,這裏自然成了儒家賢達修學聚會之地。宋代理學家朱熹來南嶽,遊山七日詩百首。宋代胡安國父子在南嶽書院講學,明代王陽明、鄒守益等先後在文定書院、甘泉書院講學,宋明“理學”、“心學”在南嶽迅速發展。受儒生影響,佛門出了不少詩詞家,南嶽詩僧是詩苑中的另類奇葩,風格獨特,如懶殘和尚曾作《放歌》:“世事悠悠,不如山丘,臥藤蘿下,塊石枕頭,不朝天子,豈羨王侯,生死無慮,更複何憂。”何等空靈,何等瀟灑!
佇立衡山,我想到了山下不遠處的長沙嶽麓書院。建於北宋的嶽麓書院,傳承為今日之湖南大學。中國開國領袖毛澤東,就是在書院外的橘子洲頭,湘江之濱,寫下了“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千古名句……
南嶽大廟關聖殿供奉的關公
車到南天門,濃霧彌漫,濃得浩蕩的天風也化不開,什麼都看不見。我們只有住在南天門財神殿賓館,守候第二天的晴日。賓館的窗外,是準備乘車下山的排隊的遊人。出門觀望,淩厲的狂風,把我吹得倒退了幾步,漫天細雨,被天風吹拂成橫掃而來的水霧,冰冷卻又潤澤!風太大,索道被迫停運。等候下山的人群,4人一排,已經形成幾百米的長龍。人們相互依偎著擋風,用圍巾包裹著頭肩,搖擺著、蹦跳著,冷並快樂著。天黑之後,這長長的“人龍”才全部運載下山。我們,則在財神殿賓館,啃著甜甜的軟軟的熱熱的玉米,看著文化界的春節聯歡晚會,聽著窗外呼嘯的天風。
第二天,能見度稍稍好了一些,我們從南天門出發,徒步登山。在山巔附近的上封寺,我把隨身攜帶的《世界關帝聖像》檯曆,恭恭敬敬地贈送給寺院的傳覺師傅,讓世界各地的關老爺,永久駐駕在南嶽衡山之巔。寺院師傅介紹,1937年5月,蔣介石先生赴南嶽拜佛,在上封寺獲得一簽,簽文曰:“……漂洋過海免難災。”細細想來,這簽文,也是夠靈驗的。
蔣介石先生主政中國的22年間,曾先後6次到南嶽。第一次是1932年11月初,蔣先生偕夫人宋美齡,在湖南省主席何鍵陪同下來到南嶽,遊覽了南臺寺、福嚴寺、磨鏡臺、上封寺、祝融峰等處。1937年5月,蔣介石先生第二次來南嶽,這次住了5天,並再次來到上封寺,在大雄寶殿禮佛完畢,蔣先生隨手抽了個簽,其簽文曰:
世上傑出偉人才,榮華富貴天安排,目前凶吉只能避,飄洋過海免難災。
附簽曰:“七十二計,走為上計。”寺院師傅連忙解釋說:“委員長這簽不錯,第一可免災,第二寶座可保,第三安全可放心!”無論法師如何辯解,蔣介石先生還是心有餘悸。11年之後的1949年1月23日,蔣先生下野回到老家溪口,又在他家門口的武山廟燒香問蔔,得到了一個“關公走麥城”的簽。聯想到1937年南嶽衡山的的簽文,也許蔣介石先生堅定了出走臺灣的決心。
讓我們從歷史回到今天。南嶽山巔的樹掛,冰清玉潔,讓我們激動了好一陣子。此時的峰頂能見度,也只有百米左右,給我們留下了朦朧中的神秘。
徒步上山,沿途的寺院,如果沒有供奉關帝爺,也有關帝財神爺供信眾請奉。登山步道兩邊的商家,也擺放著各種姿態的關公,還有各色青龍偃月刀。山上山下,處處有關老爺的威嚴。
南嶽儒佛道共尊關公,最典型的要數山下的南嶽大廟。占地98500平米的南嶽大廟,中軸線左邊,是西八寺,全是佛教寺院。中軸線右邊,是東八觀,全是道教宮觀。中軸線上,則是儒生們精心管理的禦書樓。儒佛道在同一座廟殿共尊共榮,在海峽兩岸罕見,在世界各地也是罕見!
細細觀察,西八寺香火最盛的,要數關聖殿,正是春節,這裏敬香者甚多,且不分男女老幼,一個個虔誠滿滿,喜悅滿滿。在關聖殿拍攝圖片之後,我們把隨身攜帶的另一份《世界關帝聖像》檯曆,贈送給了傳德師傅,向他介紹了世界各地的關帝文化風情。傳德師傅告訴我,整個南嶽大廟,文革時神像都遭毀壞,唯獨關帝像倖存下來。文革期間,進駐大廟的解放軍叔叔也喜愛關公,把關帝像存放到駐軍彈藥庫,躲過了“破四舊”這場災難。偌大的南嶽大廟,數百尊神像都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重塑,唯獨關聖殿的關老爺,是清代珍品。真是萬幸!東八觀的人流,似乎比西邊的寺院明顯少很多,信眾最多的,還是北後門右側的財神殿,雖然大殿正中供奉著財神趙公明,而在大殿一側的商品櫃,金光燦燦的關老爺,成為人們的首選。湖南省道教協會,也設在東八觀內。
細細想來,儒佛道三教在根基上並不相違。佛教主張向善,福報因果;儒家講究仁愛,勿以善小而不為;道家主張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無論是儒道佛,還是大眾民俗文化,終究都是引導民眾蒼生向善向真向美。還有,儒家講究人倫之和,佛家講究眾生之和,道家講究天地之和,“和”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巍巍南嶽,開放豁達,儒佛道共尊共榮,成為和諧文化之名山,真好。
●北嶽恒山。位於山西大同市渾源縣城南10公里,天峰嶺海拔2016米,被譽為“人天北柱”。恒山是歷次造山運動和地殼升降形成的斷層,據今已數億年,岩石裸露,風化破碎,溝穀縱深,落差千米。恒山山脈始於太行,橫跨塞外,東西綿延五百里,是塞外高原通往冀中平原的咽喉要衝,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古時,許多帝王名將在這兒馳馬征戰,至今,許多關隘城堡遺跡猶存,氣勢不凡。
晉北大同古城
幾年前的金秋時節,我和兒子從江城武漢出發,乘火車一路向北,來到恒山。恒山之上,翠柏蒼松幽洞深崖構成了著名的恒山十八景,諸如磁峽煙雨、雲閣虹橋、虎口懸松、斷崖啼鳥、夕陽晚照、幽室飛窟、嶽頂松風……每一處都能讓您浮想聯翩。
父子倆互相鼓勁,攀上一個又一個山嵐。在蒼松懸崖之間,曲徑通幽之處,靜靜佇立一座紅牆黃瓦的關帝宮,讓父子倆激動不已!殿堂雖不大,卻樣樣俱全:關帝金面長髯,身著綠袍,端坐於神龕正中,不知哪方信眾,為關老爺獻上了金紅披肩,加上滿牆金黃背景,顯得神聖而飄逸。神龕兩側,侍立關平、周倉等文臣武將,再兩側的牆壁上,是滿壁的關公故事圖。殿外,天風浩蕩,殿內,溫馨祥和。在北嶽恒山的懷抱裏,能靜靜地佇立在關老爺面前,回望來時的雲霞,展望明日的蔚藍,別有一番情趣。
北嶽恒山懸空寺
天下奇觀懸空寺,是北嶽恒山的點睛之作。懸空寺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亭臺樓閣距穀底約50米,建築頗具“奇懸巧”之特色。先說奇。懸空寺處於深山峽谷中的小小盆地,懸掛於石崖之間,石崖頂峰的突出部位,恰似一把巨傘,讓古寺免受雨水沖刷。山下洪水氾濫時,也淹不到寺廟。懸是又一特色。全寺共有殿閣40間,表面看上去支撐它們的是十幾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實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所以有人用“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來形容懸空飛寺。真正的重心,卻是撐在堅硬岩石之間。懸空寺的巧,體現在順乎自然,利用峭壁的自然形態,將寺廟建築的平面佈局,緊貼懸崖建成立體空間,山門、鐘鼓樓、大殿、配殿應有盡有。
懸空寺內,有神像80餘尊。關老爺穩穩地端坐寺內懸壁,因年代久遠,關帝的長髯已經不存,只留下安裝鬍鬚的小口,裸露在嘴唇周邊。走遍世界各地,沒有鬍鬚長髯的關公,在懸空寺第一次看到。
從懸空寺北行60多公里,就是山西大同古城。這裏是山西省第二大都市,位於晉冀蒙交界處,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實為晉陝之屏障,有“北方鎖鑰”之稱。大同古城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中國九大古都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雕塑之都。這裏曾經是北魏首都,遼、金陪都,境內古跡眾多,如雲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九龍壁等,當然更有赫赫有名的北嶽恒山。大同東距北京330多公里,南距太原290多公里,海拔一般在1000~1500米之間,桑幹河自西南向東北橫貫全市,形成周邊高、中間低、兩山夾一川的槽型盆地。
大同古城關帝廟,位於大同市城區大廟角街。據清道光十年(西元1830年)《大同縣誌》載,關帝廟創建於元代。廟殿坐北朝南,沿中軸線排列著山門、過殿、武聖殿和春秋樓,整座建築高低錯落,古樸典雅。
佇立山門,回首南望,是一座明清風格的戲臺,上有清代“演真樓”牌匾。山門前,左右兩側豎有高大石旗杆,上刻楹聯“義存漢室三分鼎,志在春秋一部書”。山門兩側的磚壁上,鐫刻“忠義仁勇”四個大字,揭示了關帝文化的精神內涵。山門楹聯曰:雲間正氣能文能武,萬古忠心乃聖乃神。山門東西兩壁繪有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玉泉山關公顯聖壁畫。
出山門,左右鐘樓鼓樓遙相呼應,樓上“春風”、“時雨”四字,寄託了大同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崇聖殿內,正中塑關公騎馬銅像,重2噸,高3米有餘,生動逼真。大殿四壁繪有水淹七軍、生擒龐德、關公喜得赤兔馬、上馬銀下馬金。殿前楹聯曰:英雄幾見稱夫子,豪傑如斯乃聖人。
建於元代的武聖大殿,大義參天匾額高懸。兩側楹聯曰:釋稱佛儒稱聖道稱天尊三教盡歸依,漢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九流皆尊崇。這座宏偉的元代遺構,面積400多平方米,殿頂為單簷九脊歇山頂,上覆琉璃瓦,光彩熠熠。大殿設三間神壇,中間塑關帝坐像,高3米,左右塑關平、周倉。神龕橫額上的關帝封號,記載了中國皇帝們一次次加封關公的歷史。東西兩壁繪單刀赴會、華容道、臥牛山、灞橋贈別、府庫封金、桃園結義等關公故事圖,均系清代遺存。
大殿東側為財神殿,其楹聯曰:財得何來有德自然有財,富自實求求人不如求己。殿內三尊塑像,中為關公,兩侍分別為趙累和王甫。兩位一個是關公的隨軍司馬,一個是軍前都督,生前為忠義之士,千年之後還在這裏助關公協理財政。
中軸線最後是春秋樓。樓高15米,上下兩層,春秋樓內,關公夜讀春秋像高3.5米,材質為金絲楠木,同樣是黃文壽先生作品。正壁繪溫酒斬華雄,灞橋挑袍,單刀赴會,東壁封金掛印,千裏送嫂,義釋曹操,西壁繪關公賺城斬車胄,三江口曹操折兵。登上二樓,正面神龕內供奉金色關公坐像,神龕外側保存清嘉慶四年(西元1799年)對雕像重新金妝及募捐商行的記載。
西跨院是結義園。每逢春暖花開之際,園內桃花如雲似霞,香氣襲人,頗有桃園結義之意趣。結義堂內,塑劉備,關羽和張飛,兄弟三人舉杯暢飲桃園的情景,其楹聯曰:“三人三姓三兄弟,共生共死共天下。”武侯祠內,塑諸葛亮手執羽扇飄然瀟灑之像,殿內繪製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空城計等諸葛亮的經典故事。
在大同古城,我們還拜謁了久負盛名的華嚴寺。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築,大殿左側第一位,就是關帝爺。
好了,中嶽嵩山就不細說了,請您自己去尋訪體會。至於三山,有幾種說法,比較正宗的,是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
朱正明父子倆在江西廬山
(詳見朱正明先生《走遍天涯訪關公》專著)
- 上一條: 099 太行山麓:陽泉林裏深藏唐宋關王殿
- 下一條: 101 遼寧瀋陽:張大帥府關財神金光燦燦